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公关活动 >
公关礼仪大赛一鸣惊人
发布日期:1996-01-08 15:10:00


  1994年春,几经努力,王蓝平终于挂靠在父亲所在的国营企业核工业217大队,成立了自己的“宁夏公共关系公司”。王蓝平憋了一股劲儿,所以,公司的首个业务,他就想来个大“亮相”,搞个全新的大活动:宁夏公关礼仪电视大奖赛,来个一炮走红。
  王蓝平的朋友听说了,没有一个赞同的,有的还说他是痴人说梦。这样的全区性大型社会活动,政府的那些大部门都没搞过几个,你一个才成立的小公司,就那么几个小青年,刚投身商海弄潮就地想去搞,可能吗?真是自不量力!王蓝平出类拔萃也就在这里。他知道,他们这一类的智力公司要想生存与发展,以至赢得大的发展,除了自身具有能力与才干,必须赢得较高的社会知名度。而创建知名度,成功地开展独具特色、能引起社会普遍关注与兴致的大型活动,是一最有效的途径,可以以一当十,甚至以一当百。对他们这个非常弱小的新公司来说,是一极大的挑战,但也是一奇招。
  王蓝平自信有把握成功。之前,他已做了充分的调查研究。其时,市场经济已全面发展起来,竞争日益激烈,人才成为企业竞争与发展的关键。但在还相对落后的银川市,一些市场经济发展急需的新型人才却很缺乏。比如他十分熟悉的公关礼仪方面,虽然他们办过多期培训班,但离各服务企业的要求还差得很远。尤其是,没有得到大力的宣传。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。此外,他胸中还揣着一个“锦囊妙计”:与媒体合作。借助媒体的宣传平台和威力,以新颖别致的方式,吸引有广告宣传需求的企业赞助活动费用,获得公司声誉和经济收益双赢。俗话说“羊毛出在羊身上”,这次,在经济收益上,他要让“羊毛出在牛身上”。
  他包里装着精心策划的方案,去找一家知名的电视台。不出所料,这家电视台的相关负责人很愿意与他们合作。原因是,他策划的方案很适合在在他们那档节目播出,会强烈地吸引观众。同时,在他的策划方案中,活动经费由王蓝平他们公司负责筹措,利润部分双方平分,节目组还能获得较可观的经济收入。这样又省力又出名又有经济收入的事,傻子才不干呢!于是签订协议:专门成立一个“活动组委会”,王蓝平任组委会副主任,电视台节目组的一位负责人任副主任。活动事项主要由王蓝平他们公司来做,电视台节目组主要负责电视决赛和节目的制作、播出。
  分工明确了,就立即付诸实施。首先要进行宣传和报名,要请专家进行初赛、复赛和对进入决赛的选手进行进一步的培训,需要增加工作人员,需要租用场地,这一切,都需要花钱。王蓝平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,将自己办培训班挣下的“那桶金”,又跟朋友借了些,凑了3万元,作启动资金。
  活动顺利开展起来。仿佛是一夜间,宁夏的报纸、电台、电视台纷纷刊发一则广告:宁夏要搞一个全区公关礼仪大奖赛,获得名次者,将给予重奖。银川震动了,宁夏震动了,机关单位,街头巷尾,男男女女,老的少的,到处都有人在热烈议论礼仪大赛的事。尤其是那些靓女俊男,更是分外激动。这是多么好的机会!既能上电视一展风采,又能通过比赛显示出自己的不凡,显示出品位与档次,提高自身价值,让社会对自己有个新的认识。于是乎,就有许多漂亮姑娘和出众的小伙,精心打扮一番,前去报名。到报名处一看,人挤得满满当当,美女如云,热闹非凡。
  王蓝平他们公司的人不够,临时请了些人帮忙,还是忙得不亦乐乎,连吃饭的时间也没有。先是轮换着去吃,后来听说银川新开了一家快餐店,可以给顾客送盒饭,打电话一问,还真有这么回事!再到饭时,盒饭就送来了,热气腾腾,荤素俱全,既不影响工作,吃得还格外香。能不香吗?盒饭钱由“王总”(王蓝平是公司总经理)付了,大家都省下了钱。不花钱还吃得好,工作积极性就更高。
  激烈的初赛、复赛后,终于迎来了活动的高潮——电视决赛。
  电视台大演播厅内,张灯结彩,花团锦簇,生机盎然。观众席早就坐满了,连靠墙壁的过道都挤满了人。评委们早早来了,神采奕奕,踌躇满志;领导们也早早来了,兴致勃勃地坐在前排。主持人宣布决赛开始后,整个大厅所有人的眼睛一下集中到舞台上。决赛选手一个个气质高雅、光彩夺目,礼仪知识、礼仪行为表演等比赛如行云流水,美不胜收,人们如痴如醉地沉浸在礼仪文化之中。最后,在领导向优胜选手颁奖的欢快音乐与热烈掌声中,活动圆满结束。
  活动很成功,社会影响和评价非常好,总策划王蓝平及他们公司也真的“一炮走红”了,为他们公司以后开展业务,奠定了一定的基础,可王蓝平却又意外地陷入了经济困窘中。
  又是合作上的问题。
  按之前他们与电视台双方的协议,活动的所有经费,均由王蓝平他们公司在活动的开展中,以各种有效方式进行筹措。活动启动后,就在王蓝平重点抓宣传和报名、初赛等工作中,他的3万元启动资金不长时间就用完了,电视台说“劳务费”等没钱发了,催他赶紧弄钱,否则就干不成了。王蓝平一方面想办法又借了1万块钱解燃眉之急,一方面赶紧跑企业,以企业赞助活动和刊发广告等,解决经费问题。他马不停蹄地跑了不少企业,拉成了几笔广告,再加上企业自动前来做广告,总计十几万元,全部投入到了活动中,使大赛得以不断推进。活动“冠名”是笔大广告,王蓝平看准了吴忠市的一家大企业。那家企业财大气粗,尤其是企业老总重视宣传,王蓝平觉得与他们洽谈“冠名”,把握最大。那天,他早早乘长途汽车赶到吴忠,后又坐“蹦蹦车”去那家企业,却不料企业老总不在。在回来的路上,他看到一家新建起来的大型企业,抱着“试一试”的想法,进去找老板。没想到,老板看了他的方案,痛快地答应出费5万元“冠名”。王蓝平这下放心了:活动经费已富裕,这5万元进账,不但能将自己前后垫支的4万元拿回来,还能有些利润分成。可活动结束了,5万元的冠名费还没到账,一查,原来早已进了那家电视台的账。王蓝平赶紧找转帐银行,银行承认有失误,说那钱肯定要转到他们组委会的账上。可过了一个时期,那家企业却又申明他们的冠名费是给电视台的。王蓝平知道人家在背后做了手脚,但事已至此,他知道自己的小公司无法与电视台抗衡,只好作罢。这样一来,他在这个活动上不但没挣到钱,反而贴进去了四万元。
  很憋气地亏了本,王蓝平却又笑了。这次活动,办培训班时积攒下的点资金全贴进去了,把借朋友的1万多元也填了“黑洞”,经济损失惨重,王蓝平身上连买碗面、坐公交车的钱都没了。但他认为,总体上,还是得大于失,经济上的损失,就算又交了学费!